机电工程系深入研讨教学改革,推行教学做一体化实施

发布单位:人员机构编辑:发布日期:2015/07/10浏览量:273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构建出符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新方式;在教学内容的构思和设置上强调项目的系统性,各项目理论和实训教学从内容到实施方法都不再是独立的,而是整合在一个个项目中,它们相互衔接、影响、渗透和补充,使原来各自独立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转化为每个功能模块在完整个体系统中的功能、运作机制及对个体系统的影响上。

能源应用教研室通过开展活动,深入研讨并落实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在《光伏系统综合实训》这门课教学进行了改革,学时数调整为26学时,实训地点分布置于光伏技术园和31013205D3306四个实训室。实训项目从光伏组件生产开始,实训项目包括光伏小产品开发、设计、制作等。生产后的组件拿到3205D实训室进行测试,光伏园和3306实训室只要涉及光伏路灯和800W小电站的安装与调试,分批进行几个项目的实训,也可以进行光伏并网设计、测试以及BIPV的测试系统安装调试,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机电教研室围绕《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重点改革了教学内容的设置,课程内容主要是数控机床的机械精度检测、电气电路连接及维修、数控系统参数设置、PMC故障诊断及程序编制等,因为各部分的教学内容上侧重点不同,比如机械精度检测主要强调动手及数据处理能力、电路强调动手及分析能力、数控系统参数设置强调对系统的理解、PMC强调分析及程序编制识读能力等,所有不同的部分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机械精度检测主要采取现场演示,学生自主训练的方式;电路部分采用仿真接线加案例分析的方式;数控参数设置采用反复的自主训练方式;PMC部分采用1-2个典型的案例,较多的时间,透彻讲解,使得学生理解程序的执行过程,及部分功能指令的使用方法,并由学生去尝试编制简单程序。通过讨论,所有教师一致认为: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合理,不过最好能调整一部分项目到基础课中,做到课程之间的融合、衔接;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不能一成不变,应随内容的改变而调整,该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相对应,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重要的是在执行和落实的时候要到位、可控;课程考核基本满足能力培养要求;课程的教学方法对实训内容较多的课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至于考核方式,课程采用的是平时电路的连接图、参数设置实操、实验报告、理论考试相结合的形式,其中理论考试为开卷,主要考核学生的故障分析能力、电路的绘制能力等。

实训考研室围绕钳工实训进行了分析研讨,并提出实训安排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再分解钳工实训目标,作到心中有数,学生知道了“为什么学”还不够,有了掌握钳工技能的愿望,还要让学生对总体实训学习的内容,各阶段必须要掌握的技能目标有所了解,作到心中有数。其次要让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打牢基础,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动作要领,使学生由简单机械的模仿,到逐渐地熟练掌握。在学生开始练习后,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姿势动作的正确性,及时指出问题,随着练习的深入,训练其动作连贯,协调一致。在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以合,则重点培养感觉技能,锻炼反应能力。感觉技能是指与感觉器官的敏锐程度有关的技能,不同专业有其特殊的感官要求。要求学生多动手、多检测,多思考,多观察,通过科学训练,熟能生巧,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出一定的感觉技能。一般情况下,熟练的学生在锯割后留下约0.2mm的余量,使用大板锉连锉十次左右,将余量减少到约0.1mm,然后使用中锉再锉削十余次,余量控制在0.05mm左右,最后用油光锉修整。通过综合操作训练,有针对性进行课题练习,学生在熟练的掌握单项操作技能后,就要有计划地把各种单项操作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操作技能,这是钳工技能训练的又一重要阶段。实训周的安排,以学生操作为主,但老师讲解与示范则尤为重要,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与生产结合更加紧密。

教学做一体式模式的推行,需加强实训条件建设,包括生产实训基地功能的完善、校企合作的深入、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的建立等,充分满足“教学做一体化”的基本技能实验和实训、校企合一的生产性实训、技术开发、毕业综合实践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有效促进教学改革,将教学效果落到实处,提升我系专业建设的发展。

 

                                               机电工程系督导组

                                                    2015-7-9

Baidu
sogou